当代社会的现状,赤裸裸的矛盾体。
非常火的一段话:“说金钱是罪恶,都在捞;说美女是祸水,都想要;说高处不胜寒,都在爬;说烟酒伤身体,就不戒;说天堂最美好,都不去。说讲诚信的都在骗,说清正廉洁的都在贪,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,啥都想要。”
人活一辈子,最虚伪的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骗自己的那套说辞。嘴上骂着铜臭,手里攥着钞票;心里嫌俗,眼睛却往高处瞟。鲁迅说:“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。”可这调和里,藏的全是自欺欺人的把戏。
你以为不要钱是清高?可菜市场的白菜涨一毛,你都得骂三天。你以为不爱权是豁达?可单位评职称少你一个,你连觉都睡不安稳。王尔德讲得刻骨:“我能抵抗一切,除了诱惑。”可我们连抵抗的姿态都懒得摆,直接躺平在欲望的泥潭里,还美其名曰“接地气”。
婚姻里更是一场大型双标现场。婚前说“有情饮水饱”,婚后嫌他赚得少;当初夸她温柔似水,现在怨她不够独立。白居易写琵琶女“商人重利轻别离”,可现实里,多少人一边嫌弃伴侣市侩,一边偷偷羡慕邻居换了新车?《围城》里方鸿渐的挣扎,哪比得上现代人“既要又要”的嘴脸精彩?
最可笑的是对孩子的教育。嘴上说“平安快乐就好”,背地里逼他学奥数;标榜“素质教育”,转头打听重点中学的学区房。陶行知早看透了:“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。”可我们教的,全是怎样在虚伪的规则里如鱼得水。
其实,活得通透的人早就明白了:承认欲望不丢人,丢人的是给贪婪披上道德的外衣。就像《儒林外史》里的严监生,临死还惦记两根灯芯,这才是真实的人性。与其拧巴地活着,不如学庄子那句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——想要什么就直说,至少活得痛快。